當前位置:首頁|同層排水降板內側模施工工法(專利技術)
1、本工法針對衛生間同層排水降板內側模模板施工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問題一:無統一標準和要求,憑借工人手藝和習慣,隨意性大,布置不合理導致偏位,厚薄不均,漲模;
問題二:整個制作過程在已綁好的鋼筋上,施工中工人的踩踏及錘釘,導致鋼筋彎曲變形;
問題三:整個吊模整體性差,無法有效保證側模的標高控制,導致樓板負彎處鋼筋保護層偏小,影響樓板承重;
問題四:內側模板陰角處采用搭接,混凝土成型后內側模板被混凝土箍住,不采取措施,模板拆除困難,導致模板拆除過程中混凝土缺棱缺角嚴重,更為嚴重的是翻遍開裂,達不到防滲作用。
2、本工法的目的。
現有技術的缺點:
1、工人手藝參差不齊; 2、整個模板組合剛度差;3、水平牽桿用釘子連接強度不夠;4、陰角模板拼接不合理;5、側模下口無有效夾持;6、模板水平方向上未能有效固定;7、模板垂直方向上未能有效限位;8、無可靠工作面。
針對這些缺點,本工法的目的:
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合理設計,在滿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時,力求經濟和便利。對廚衛間翻邊模板采用組合式、預拼裝、承插式連接、一次性吊裝到位。同時,做到通用性強,可多次周轉使用。
3、本工法技術方案的詳細闡述:
第一:改變思路,采用預拼裝的方法,定型化施工,從而忽略對工人手藝的依賴。
針對模板方正的特點明確設計思路“角件固定,長度可調,鋼木結合”;
第二,由于不同工地多層板、木方的厚度存在偏差,為保證周轉使用和突出通用性,在鋼木連接處采用厚度可調的設計。
第三,采用合理的布置確保在內模拆除時,陰角模不受擾動。
第四:利用混凝土具有初凝到終凝的特性,用動態控制的方法解決側模下口無有效夾持和模板水平方向上未能有效固定的問題。
4、本工法有何優點:
達到了“對降板模板采用組合式、預拼裝、承插式連接、一次性吊裝到位。同時,做到通用性強,可多次周轉使用?!钡念A期目標。
通過對成型混凝土的現場實測其尺寸偏差滿足規范要求;
混凝土整體性好,混凝土密實;
工人易操作;
內側模板拆除方便,對混凝土無撓動;
有效地避免板面鋼筋的彎曲變形,保證樓板面鋼筋的鋼筋保護層;
同時,降低了施工難度,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經濟效益明顯。
5、涉及的專利技術有:
實用新型專利《適用于建筑的構造柱陰角模加固裝置》(專利號:ZL 201621280260X)。